首页 > 行业资讯

“十三五”期间建筑业是支撑工程机械市场的重要力量

添加人:admin 发布时间:2017/8/1 9:14:25 来源:网络


   2017年5月4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印发《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作为工程机械设备直接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很多建筑业的企业同时也是工程机械设备的中大型用户,中国建筑业的发展一直以来与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的发展密切联动相关,本文就梳理一下《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带来的机遇与影响。

   建筑业的发展将是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的有力支撑

   按照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的目标要求,以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任务为基础,今后五年建筑业发展的市场规模目标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5;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7;全国工程监理、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等工程咨询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8;全国建筑企业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年均增长6,进一步巩固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

   建筑业体制改革将大幅改善工程建设承包和分包领域的生态环境

   规划中明确指出,改革承(发)包监管方式。缩小并严格界定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范围,放宽有关规模标准。在民间投资的房屋建筑工程中,试行由建设单位自主决定发包方式。完善工程招标投标监管制度,落实招标人负责制,简化招标投标程序,推进招标投标交易全过程电子化,促进招标投标过程公开透明。对采用常规通用技术标准的政府投资工程,在原则上实行*价中标的同时,推行提供履约担保基础上的*价中标,制约恶意*价中标行为。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工程项目为核心,以先进技术应用为手段,以专业分工为纽带,构建合理工程总分包关系,建立总包管理有力,专业分包发达,组织形式扁平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形成专业齐全、分工合理、成龙配套的新型建筑行业组织结构。发展行业的融资建设、工程总承包、施工总承包管理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先进管理技术和国际竞争力的总承包企业。鼓励以技术专长、制造装配一体化、工序工种为基础的专业分包,促进基于专业能力的小微企业发展。

   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将为起重设备和高空作业平台带来重要机遇

   规划透漏,国家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与装配式建筑相适应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鼓励企业进行工厂化制造、装配化施工、减少建筑垃圾,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建设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推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发展。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引导新建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住宅。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中推广普及智能化应用,完善智能化系统运行维护机制,逐步推广智能建筑。

   发展绿色建筑将对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有更高要求

   规划要求,到2020 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50,新开工全装修成品住宅面积达到30,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40。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开展绿色建造材料、工艺、技术、产品的独立和整合评价,加强绿色建造技术、材料等的技术整合,推荐整体评价的绿色建筑产品体系。选取典型地区和工程项目,开展绿色建材产业基地和工程应用试点示范。加快建造工艺绿色化革新,提升建造过程管理水平,控制施工过程水、土、声、光、气污染。推动建筑废弃物的高效处理与再利用,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低碳环保、节能减排。

   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将改善工程上下游结款难问题

   规划指明,推进建筑市场的统一开放,加大对各地区设置市场壁垒、障碍的信息公开和问责力度,为建筑企业提供公平市场环境。健全建筑市场监管和执法体系,建立跨省承揽业务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督办、协调机制,加强层级指导和监督,有效强化项目承建过程的事中事后监管。

   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履约管理,探索通过履约担保、工程款支付担保等经济、法律手段约束建设单位和承包单位履约行为。研究制定信用信息采集和分类管理标准,完善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实现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数据共享交换。建立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制度,依法依规全面公开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接受社会监督。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开展信用评价,引导建设单位等市场主体通过市场化运作综合运用信用评价结果,营造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建筑市场环境。

   一带一路战略将带动建筑企业走出去,进而带动中国工程机械设备走出去

   十三五期间,将发挥我国建筑业企业在高速铁路、公路、电力、港口、机场、油气长输管道、高层建筑等工程建设方面的比较优势,培育一批在融资、管理、人才、技术装备等方面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骨干企业,加大市场拓展力度,提高国际市场份额,打造中国建造品牌。

   发挥融资建设优势,带动技术、设备、建筑材料出口,加快建筑业和相关产业走出去步伐。鼓励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合作,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合作,共同有序开拓国际市场。引导企业有效利用当地资源拓展国际市场,实现更高程度的本土化运营。